大安区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综述
作者: 时间:2023-03-20 来源 : 浏览1097次
区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残疾人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残联的正确指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面对经济下行和疫情防控的压力,全区各级残疾人组织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体育、宣传维权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有力推动了我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为建设活力包容繁荣兴旺幸福宜居新大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坚持制度建设,残疾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坚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继制定了《大安区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自贡市“健康扶贫.光明助困”公益项目实施方案》《自贡市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大安区村(社区)残疾人(兼)职委员管理办法》《大安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民生项目组织实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围绕残疾人康复服务、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和无障碍环境建设开展专项工作,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调整充实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并修增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残工委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作推进,形成了全社会扶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民生保障,残疾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
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救助工作,将贫困残疾人生活救助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80410人次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95万元,覆盖率达96.76%;为56872人次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覆盖率达99.92%;为140211人次低保残疾人发放低保资金3462.14万元;为20364人次特困供养户发放救助资金988万元;为5235人次残疾人代缴社保52.35万元;为19859人次重度残疾人代缴医保465.77万元;投入187.99万元为62666人次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险;为1491名精神、智力或重度残疾人按需提供不同形式的托养服务;为488人次肢体残疾人发放机动车燃油补贴17.82万元;完成66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为206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三、坚持防控结合,残疾人康复服务不断提升
大力完善残疾康复服务网络,组织开展0—6岁残疾儿童残疾筛查、发现和康复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出生缺陷服务网络。通过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免费实施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一级预防措施,规范孕期保健、产前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二级预防措施,扩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等三级预防措施,着力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全面落实残疾人医疗保障措施,构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大力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切实解决我区残疾人看病贵、费用高的问题。与全市4家康复医院,9家医疗康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将8099名有需求的残疾人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加大残疾预防宣传和早筛干预力度。于2022年起提标扩面,将儿童康复救助标准统一提高到2万元/人·年,将康复年龄从0—6岁扩宽到14岁。累计为253人次残疾儿童实施康复救助,为29名贫困残疾人安装假肢,为262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为28名听力残疾人免费适配助听器,为2580名残疾人进行辅具适配,为360人次贫困精神残疾人实施门诊服药救助。
四、坚持教育为本,残疾儿童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成立了大安区残疾儿童教育专家委员会,加强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成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个,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0间,全区义务教育段学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人数313人,入学率达到99.68%,落实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年6000元的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累计为1069人次残疾学生发放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学生生活补助资金213万余元;为65名残疾大学生、残疾高中生和困难残疾人子女入学提供资助16.4万元。
五、坚持创业就业,残疾人生存空间不断扩大
在全球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根据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建立残疾人就业创业意愿库,通过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组织招聘会、提供创业贷款、发放创业补贴,设置残疾人公益性岗位、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方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累计组织残疾人招聘会130余场,帮助230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为229人次残疾人开展民间工艺品制作、养老、育婴等技术培训;为793人次残疾人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6名残疾人实现灵活就业,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2.86万元;发放残疾人创业补贴47万元、创业贷款15万元、政策补贴利息1.2万元;公益性岗位安置残疾人32名,发放岗位补贴88.28万元,社保补贴53.35万元;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置306名残疾人就业;扶持市级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10家。
六、坚持平等参与,残疾人精神文化不断丰富
本着平等参与的原则,多途径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康复(健身)体育器材进万家活动205次,发放体育(健身)器材205具;组织150余人次肢体残疾人在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参加康复健身活动17次;组织100余名残疾人参与残疾人艺术节、演讲比赛等,报送参赛节目和作品20个,斩获组织奖2个、单项奖18个;选送15名运动员参加省、市残运会和特奥会,区残联被评为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优秀运动员输送单位”。
七、坚持真抓实干,残联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区、镇(街)残联、村(社区)残协实现全覆盖,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台《大安区村(社区)残疾人专(兼)职委员管理办法(试行)》,对专委的选用、管理、培训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在全区9个镇、6个街道选聘17名残疾人专干,121个村(社区)配备121名残疾人专委,对镇(街)残疾人专干落实每月380元的岗位补贴,对村(社区)残疾人专委落实每月300元的劳务补贴,建立专(兼)职残疾人工作者密切联系本辖区残疾人机制,充分掌握各类残疾人基本情况的需求,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规,做好残疾人日常生活保障、扶贫解困、培训就业、社会助残、文体活动、康复、维权、无障碍建设督导等服务工作。对残联的性质、职能等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将残疾人专(兼)职工作者的工资、保险、公用经费等福利待遇纳入区乡两级财政,确保残疾人组织建设做到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制度五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