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视力及康复
作者: 时间:2012-10-01 来源 :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 浏览437次
一、定义
1、指用手术、药物治疗或常规屈光矫正而无法改善的视功能障碍。
2、指双眼中好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为0.3以下。
二、WHO的标准
1、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A)
2、低视力:0.05< A ≤ 0.3
1级 :0.1≤ A < 0.3
2级:0.05 ≤ A < 0.1
3、盲:A < 0.05或视野半径小于10°
3级:0.02≤ A < 0.05或视野半径小于 10°但大于5°
4级:A为0.02-光感或视野半径小于5°
5级:A为无光感
三、我国低视力的现状
我国低视力者约500万,超过视力残疾总人数的一半。低视力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67%,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低视力者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四、低视力和弱视
都是视力低下,但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低视力:是一个视力残疾的概念,有其严格的标准:视力(包括配戴眼镜后矫正视力)在0.3以下。低视力一般都是由于某些眼部的器质性疾病所致。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因素为主所引起的矫正视力低于0.8。
五、低视力的常见病因
1、后天性:白内障、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沙眼、角膜病变、高度近视。
2、先天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眼球震颤、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
六、助视器
凡是能有效地改善低视力患者视觉功能,提高其自主生活能力的各种光学或非光学的装置、设备都称为助视器。目前,助视器是低视力患者改善视力的唯一工具。
但配戴助视器并不能达到完全康复的目的,只有配用助视器与训练相结合,才能达到较好地康复效果。
七、助视器的种类
放大镜、望远镜、电子及光学放大系统、导盲犬、拐杖、电视闭路系统、电脑。
八、近用助视器
近用助视器也称为放大镜,是低视力患者用来观察近距离的物体。
1、手持式放大镜:依据人眼的不同适当地改变物距,观察较为方便。
2、架式放大镜:固定了物距, 可腾出双手进行工作。
3、带光源放大镜:提高暗处的光照,增强明亮感和对比度。
4、眼镜式助视器:可根据人眼的视力不同,选用不同的品种。
九、远用助视器
也称为望远镜,由两组镜片组成,结构较大和复杂。可根据物体不同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观察到清楚的像。形式有单筒和 双筒两种。单筒重量轻,便于携带外出;双筒观察物体清晰, 有立体感。放大倍数 一般为2—8倍 。
十、远、近两用助视器
结构是眼镜框架形式。 即在远用助视器上安装附加镜而达到近用的的效果。使用方便,不用手持,观察距离长。
远用时放大 倍数较小,一般为2一3倍,近用时安装不同的附加镜,得到不同的放大倍数,一般为2—6倍,适用于学生随班就读学习。缺点是结构较大。
十一、导盲犬
训练导盲犬的目的是用狗为盲人带路,也有称导盲犬为“盲 人狗”或“引路狗”。
导盲犬完全听从主人的命令,一般讲它不“认路”,主人要上下班或到朋友家访问,要自己认路,比如在何处拐弯,在何处过马路,都由主人自己决定。
十二、低视力康复训练的内容
低视力儿童的康复训练包括:视觉训练、听觉、触觉或触-运动知觉、嗅觉与味觉、自我照顾或独立生活能力、运动发育等方面的训练。
老年低视力者的康复训练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定向和活动的训练、助视器的使用与保养。
十三、低视力保健
1、低视力者应该配用助视器。
2、指导患者进行定向及活动方面的能力,使患者通过训练能够安全地在室外及室内不依赖他人独立活动。
3、心理方面:由于视力损害可引起患者一系列不良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应该通心理咨询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