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道德模范韩天学】“中国好人”背父走出丛山峻岭
作者: 时间:2018-06-21 来源 :自贡网 浏览302次
父爱相伴,韩天学倍感幸福
孝老爱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老师韩天学,在父亲双目失明、母亲病逝的情况下,逆境中与贫瘠、困苦顽强抗争,背着父亲走出大山,上大学、找工作、安家立业,用“孝道”谱写出“孝,德之始也”的美丽篇章,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也因此获得“2017年度第五届四川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赡养失明父亲 特教老师累并快乐
冬雨过后,气温陡降到。5日上午,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第一节课后,韩天学冲回离教室不到20米的家。推门、进屋、话带笑声:“爸爸,冷不?”。坐在窗边小桌旁的韩正荣掉过头,用空洞的双眼“望了望”儿子:“不冷”。韩天学伸手摸了摸父亲的羽绒服,又正了正鸭舌帽:“要是冷的话,一定要说哦。我帮你加衣服”,边说边坐在父亲身边,拿起核桃和铁夹子,“不要剥了,你还是赶紧上课去嘛”,父亲想阻止儿子,韩天学笑眯眯的说:“不慌,我把核桃剥了,再削个苹果,你好慢慢吃”。
结束上午课程,离午饭还有点时间,韩天学又回到家里:“爸,我扶你出去走走”。也许是久坐的缘故,韩正荣撑着桌子站起来后有点摇晃,韩天学赶紧伸手扶住,并把一根拐杖“塞”到了他手里,随后搀扶着父亲走出了家门。
韩天学扶着父亲,沿教学楼边走边介绍。来到铺设了塑胶草坪的体育场,他把父亲的手搭在羽毛球拦网铁质立架上,笑着对父亲说:“这是我们学校新增添的体育设施”,用手触摸网架后,双目失明的韩正荣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看到寒风中有说有笑的父子,校长陈泽伟、副校长谢向阳和其他老师禁不住嘘吁:“这对从苦难中顽强拼搏出来的父子,真的非常不容易”。
生于大山深处 家庭贫瘠多灾多难
贵州省毕节市生机镇镰刀湾村,地处丛山峻岭深处,“地无三分平”让世代从地里刨食的村民挣扎在贫困的泥潭中。为改变落后面貌,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炸山造田,时年38岁的韩正荣就在工地干活。一天炸山时,炸药没有爆炸,当韩正荣前去查看时,“哑炮”忽然爆响,他当即被炸成重伤。经医生全力抢救,韩正荣虽保住了性命,但两只眼珠被炸掉,从此陷入了永远的黑暗中。出院回家,失去劳动力的韩正荣与父亲韩国清、妻子许天玉艰难度日。
1986年4月的一天,伴随“哇”的一声啼哭,一个弱小男婴降生在了韩家。孩子虽瘦小,但韩正荣夫妻却巴望儿子今后通过努力读书有个美好未来,故取名“韩天学”。家境虽然贫寒,但幼时的韩天学有爷爷的呵护、父母的疼爱,也像其他孩子般无忧无虑。不过,这一切在他两岁半的时候嘎然而止:母亲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父亲失明、母亲病逝,原本贫瘠的家庭雪上加霜。不忍心看到儿子、孙子在死亡边缘挣扎,70岁高龄的韩爷爷支撑起了这个家。从此,无论春夏秋冬、打雷下雨,韩天学随爷爷爬大山、翻地埂、种庄稼、砍柴火。大山的冬天特别寒冷,每年爷孙俩的手脚都会长满冻疮。“我和爷爷拼死拼活,种的粮食也只够全家吃几个月”,韩天学至今对“饥饿”有特别的感受,“其他几个月,就靠摘野果、剥豆豆皮充饥。实在没得吃的了,爷爷就把花生壳打成粉粉,填饱全家人的肚子”。
崇山峻岭作伴 苦难孩子逆境求学
韩天学8岁那年,爷爷东拼西借的凑足了学费,把他送到了镰刀湾村小学校。
韩天学每天早上帮爷爷干完农活后,才背着书包赶往学校。连接村上到村小的是一条宽不足一米、用乱石头垒成的山道。蜿蜒在崇山峻岭间的这条山路,有的路段紧挨悬崖,曾有村民不幸摔下身亡。小学6年,韩天学每天往返于在寂静的群山、危险的山路上,有几次都差点命丧悬崖。小学毕业后,爷爷再举债把他送到了50多公里外的生机镇初级中学。
就在韩天学憧憬美好未来、拼命苦读的时候,打击再次降临。初二寒假回到家里,他看到年过八旬的爷爷也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爷爷生病期间,双目失明的父亲时刻陪伴在爷爷左右,摸索着帮爷爷翻身、喂饭、喂药、换衣服。父亲孝敬爷爷的行为,在韩天学心里打下深刻烙印:我也要像父亲孝顺爷爷般的孝敬爸爸。父子俩的努力还是没能挽留住爷爷,爷爷弥留之际,泪流满面的父亲跪在在爷爷身边,悲痛欲绝哭喊到:“您走了,我该怎么办?我的儿子怎么办呀?”
在亲朋好友帮忖下,韩天学父子俩安葬了爷爷。春节过后,韩正荣感觉到儿子没有去上课,韩天学告诉父亲,不想再读书了,要在家里照顾他。听闻儿子说道,父亲愤怒了:“我眼睛看不见,你就是我唯一的希望。你必须读书,不读书,你一辈子就完了”,并以绝食来督促儿子回校。当韩天学回校之前回望依靠在门框上的父亲,想到父亲从此一个人孤独生活,阵阵悲伤涌上心头。
韩家父子的命运,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社会爱心人士的高度关注。在人们帮助下,韩天学顺利读完初中、高中,考上了毕节学院(现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选读的是制特殊教育专业。
韩天学寓教于乐,与特教孩子一起玩耍
背父走出大山 孝心感动大学校园
大二暑假,韩天学回家做第一顿饭时,从水缸里舀起水让他惊赫不已:水里蠕动着数不清的红色线虫。“难道父亲平时用这种水煮饭、解渴?”。他找来电筒往水缸里一照,顿时浑身鸡皮疙瘩:水里,密密麻麻布满了线虫。此刻,韩天学万针刺心:连水缸都没有人帮着涮洗,还要烧火做饭,孤独的父亲是怎样熬过来的?一再追问下,父亲告诉了儿子两件事:一次,他摸索着砍柴,不慎从两米多高的地埂上摔了下去。一次,在离地面好几的高吊脚楼口一脚踩空,差点摔死。为了不让影响儿子的学习,父亲没把这些事情告诉他。
看到双目失明、已经65岁父亲为了自己的学业忍受了无法想象的折磨与痛苦,韩天学心如刀绞。开学前,韩天学产生了“带父亲上大学”的念头。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后,父亲死活不同意,怕拖累儿子。韩天学告诉父亲,他不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况且还有健全的身体,能自食其力养活父亲,不再让父亲吃苦受累。
离开破旧土屋那天,全村人含泪为父子俩送行。韩天学知道,一辈子都没离开过大山的父亲也许再也回不到家了,但背着父亲,韩天学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踏实。走山路、乘二轮、挤公交,一路辗转,韩天学背着父亲艰难转辗来到学院。
韩天学背父亲上大学的事迹感动了学院领导、老师、同学。学院不但接纳了韩正荣,还将韩天学纳入贫困生资助范围,更安排他到食堂“勤工俭学”,增加生活费。为让父亲尽快适应新环境,韩天学每天上课前、放学后,都要陪着父亲聊聊天,告诉父亲学院里的新鲜事。父亲也会告诉他从收银机里听到的各种新闻。在儿子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精气神日渐好转。
一次,在陪父亲到医院看病时,韩天学偶遇在毕节某学院读护士专业的刘秀。美丽的遇见,在两颗年轻的心田里埋下了爱情的种子。
学校老师对韩天学“孝老爱亲”的行为大加赞赏
考入沿滩特校 背父千里奔赴自贡
2015年,大学毕业前夕,韩天学上网查询就业信息时,偶然发现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招聘特教教师。
韩天学先期到沿滩特校了解情况,得到了原校长王世林等校领导的热情接待,还盛情邀请他品尝了一顿自贡特色菜品。“那顿饭,让我看到了学校对人才的尊重,更感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们真诚与热情”,韩天学至今不能忘怀那顿饭的特殊含义。
要到沿滩特校工作,韩天学却面临不少难题:双目失明的父亲年岁已高,到异地他乡,能否适应气候、生活等新的环境?把父亲独自留在贵州,谁人来照顾?左右为难之际,父亲告诉他,不能辜负学校的关怀,让他安心到沿滩。2015年9月5日,在未婚妻刘秀陪同下,韩天学再次背上父亲,从千里之遥的毕节赶到了自贡,王世林、李海均等校领导驾车到自贡长途客运站迎接了他们。
“欢迎来学校”“我们是同事了”“大家一起努力,把特殊孩子们教育好”,当天晚上,老师姜磊、朱国琴、朱明、李秋竹等人在学校食堂做好香喷喷的饭菜,热情款待了韩家父子和刘秀。为方便韩正荣起居生活,学校专门将生活大楼底楼的一套一室一厅一卫的房间拨付给了韩天学,韩天学父子终于有了一个温暖的家。2016年春节,沿滩区委、区政府领导看望、慰问了韩家父子并发放了慰问金,区教育局将韩天学纳入困难职工行列,给予资金补贴——自贡人的真诚、沿滩人的热情、学校老师的关爱,让从大山深处走出来的韩家父子感动万分,韩正荣时常告诫韩天学,以感恩的心,努力工作、回报社会,用爱心呵护特殊孩子们成长。
韩天学“孝老爱亲”事迹感动了国人。2014年、2016年,韩天学分别获得“中国好人”“四川好人”荣誉称号;2017年,被授予“四川省道德模范”光荣称号。韩天学说,荣誉的背后,同样有妻子刘秀的艰辛付出——从医院偶遇,到相识、相爱、结婚,刘秀随他从毕节到沿滩,承担起了赡养老人、操持家务的重担。去年,刘秀以优异成绩考进富顺县宝庆乡卫生院,“妻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说这话时,韩天学眼眶红润。
相关新闻链接:“中国好人”背父走出丛山峻岭——省道德模范、沿滩特教老师韩天学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