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

无障碍浏览 无障碍操作说明 网站地图

业务频道

脑瘫儿童的康复

作者: 时间:2012-10-01 来源 :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 浏览803

一、脑瘫的概念:

定义:是小儿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或3周岁以前,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主要表现: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病因:常为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一个月内,早产、窒息、低体重、母子血型不合、遗传等等。

发病率:发达国家大约为2‰左右,我国约为1.5 ‰-5 ‰ 左右。

意义:脑瘫是使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它严重地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生活自理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 

二、脑瘫分型:

1、痉挛型: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脑瘫总数的70﹪——80﹪。表现为运动时肌肉僵硬,主动或被动运动困难,并由此导致身体长期处于异常姿势,头颈控制发育迟缓。

2、手足徐动型:占脑瘫总人数的20﹪,主要表现为肢体或面部出现难以控制的、多余的不自主运动。紧张或躁动时动作明显增多,安静时减少,入睡后动作消失。

3、共济失调型:主要表现为肌张力偏低,上下肢动作不协调,距离辨别不准确,精细动作差。

三、脑瘫的合并障碍:

脑瘫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疾患,多数伴有其他障碍:如生长发育落后、智力低下、癫痫、言语障碍等。

早期表现:

患儿易于激动,持续哭闹或过分安静哭声微弱,哺乳吞咽困难,易呕吐,体重增加不良。

肌张力低下,自发运动减少。

身体发硬,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

反应迟钝,不认人,不会哭。

大运动发育落后,如不会翻身,不会爬,双手握拳不会抓握。

经常有痉挛发作。

四、康复的目的和原则:

生活自立

1、目的:改善功能(运动、语言、自理)

接受教育(正常教育、特殊教育)

2、原则: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五、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主要要进行姿势异常的康复训练、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和自理能力训练、语言和交流能力训练四项。

一、姿势异常的康复训练

脑瘫儿童的姿势异常主要有:①头颈侧屈、②背部扭屈、③上肢内收,紧靠体侧、④腕、肘关节压屈、⑤膝关节屈曲、双膝内收并拢、⑥脚尖绷直。

对姿势异常的主要矫治方法有:

(一)、卧位

方法一:对双膝内收甚至成剪刀状者,可用厚尿布使之分开;

方法二:有角弓反张者,可使用侧卧位或在吊床上仰卧位活动方式;

方法三:对头始终朝向一侧者,可在反向吸引儿童转头;

方法四:对俯卧位因头部控制不佳不能伸手活动者,可用斜板或毛巾卷垫于胸前,以帮助其活动。

(二)、坐位

方法一:对双膝内收,肩下降,双上肢旋前,腕、指屈曲者,可帮助其双腿朝外分开,双肩上抬;

方法二:对因痉挛面坐位困难者,强用双腿压住患儿下肢,同时用双手帮助孩子控制双上肢;

方法三:对“W”型坐姿可让患儿坐于圆滚筒上双腿向前伸直;

方法四:对双腿分开,臀部后撅,肩后缩者,就使之躯干前倾,双腿并拢,双肩向前,双上肢向内。

(三)、站位

方法一:康复师使用木棍等器具为患儿提供支持而改善站姿;

方法二:用站立架改善患儿站姿。

(四)、携抱

方法一:对卧位时双上肢屈曲、双腿绷直者,携抱时应使其上肢伸直,双膝和髋屈曲;

方法二:对呈角弓反张者,康复人员应反向携抱,双手从患儿腋下穿过,双手抱住患儿大腿内侧,使其双肩上抬,下肢分开,减轻痉挛;

方法三:对有痉挛而身体前屈、四肢屈曲内收者,则应反向携抱,使其四肢伸展。

二、运动障碍的康复训练

此部分为康复训练的主要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应根据儿童运动情况选择就近区域进行训练。其训练内容根据儿童的成长规律,分别为:头部控制训练、翻身活动训练、坐的训练、抓握和伸手取物训练、爬行训练、站立和行走训练。

(一)头部控制训练

1、卧位时的训练

方法一:俯卧位时:孩子俯卧在床上或母亲胸部,在孩子胸部和腋下加上枕头或毛巾卷,使孩子的胳膊放在前面;母亲在前面和孩子讲话或用玩具吸引孩子抬头去看;若患儿不能抬头,康复师就从颈部到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地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其抬头。能力稍高的孩子可以自己用肘关节或手臂在胸部支撑,抬头看正前方或左右两侧。

方法二:仰卧位时:孩子平躺在床上或母亲怀中,(必要时也可适当抬高头颈部,以避免头部后仰),在孩子面前和他讲话,表情丰富或用颜色鲜艳或带声响的玩具来吸引孩,让孩子向前看,然后,慢慢向左右移动,吸引孩子转头看;必要时,母亲可用手在孩子后脑部给予少量帮助。

抓住孩子的双侧上臂,轻轻将其拉起,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过程中,患儿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地伸直时,则就停止这种训练。

方法三:坐位时: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让其坐于大人的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姿势,随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幅度可增大,并可做一些左右倾斜的练习和游戏。

(二)、翻身活动训练

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就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

1、被动翻身

(1)借助上肢进行翻身:训练人员位于孩子头前,先让孩子呈仰卧位,双手上举,双手握住孩子双肘,带动孩子肩部向一侧转动,从仰卧位到俯卧位。以同样方法使患儿从俯卧位到仰卧位。

 (2)借助下肢进行翻身仰卧位,训练人员位于孩子脚后,使患儿呈仰卧位,双腿分开伸展,训练人员两手分别握住孩子踝部,分别做左右交叉运动,以转动髋部,带动骨盆和肩部,使患儿翻转到俯卧位,以同样方法使患儿从俯卧位到仰卧位。

2、主动翻身

(1).患儿呈仰卧位,先用发音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鼓励伸手拿取,使其身体重心转移到侧卧和俯卧位,若患儿自身力量不够,训练人员应帮助患儿抬腿或托腰,以帮助患儿完成动作。

(三)、坐起训练

1、仰卧位训练

坐位训练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坐位姿势的保持、坐位平衡及活动、达到及离开坐位姿势;三者之间互相交叉、互为因果,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分别讨论。

1、坐位保持能力的训练

坐位保持能力指被放在坐位时,孩子可以保持坐位姿势,不摔倒。这是以一定的头和躯干控制能力为前提的,同时还需要上肢支撑和保持髋关节屈曲的能力。

(1).上肢支撑训练

①让孩子俯卧,先将双肘屈曲,位于肩的下方,支撑起胸部,前面用玩具、镜子等,鼓励孩子抬头、挺胸,向前看,并逐渐尝试向前伸出一只手去拿玩具。

②孩子能力提高后,开始要求孩子伸直胳膊,用手支撑,重复前面的动作。

 ③让孩子俯卧在大球、滚筒或母亲身上,使孩子头朝向地面运动,运动过程中鼓励孩子抬头向上,并伸出双手撑地。

(2).髋关节屈曲训练

①仰卧位,将孩子的双脚抬起,让孩子看自己的脚;或让孩子自己用手抓握双脚;可以给脚带上铃铛、胶圈等有趣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②俯卧在棉被或母亲腿上,双腿屈曲下垂,前面可以与人玩或玩玩具。

③母亲将孩子双腿屈曲抱在胸前,使孩子头向前看周围或玩玩具。喂饭或玩时,让孩子坐在有扶手、靠背的椅子中,髋部用带向后固定。

(3).坐位保持训练

①让孩子坐在地上,双脚在前面,双手撑地或不撑地,抬头挺胸。帮助者可用手扶在肩关节部位,保持肩关节和手臂向前;或用手扶住髋关节,保持髋关节屈曲;手臂屈曲明显者,可用绑带,帮助肘关节伸直。

②让孩子坐在高度合适的凳子上,双脚平放在地,双手扶住前面的扶手或抓住凳子,抬头挺胸。帮助方法同上。

③有时为了让孩子的膝关节得到充分的伸展,预防膝关节的屈曲挛缩,可以要求孩子伸直双腿坐在地上(长坐位),双手在两腿之间或旁边支撑。脑瘫孩子在长坐位时,常常出现圆背、腿屈曲并拢,帮助者可以用双手在孩子膝关节上方用力,使膝关节伸直、两膝分开。

A.上肢支撑训练B.髋关节屈曲iJllt,~;C.辅助伸直双腿

④为了方便一手支撑、一手活动,孩子常常需要采用侧坐位;训练开始时,可以用双手撑地,逐渐用一手支撑。帮助者可一手扶住支撑侧的肘关节,帮助支撑,一手扶在孩子对侧肩部,帮助身体平衡及上肢活动。

 2坐位平衡和活动

当孩子能够静止地保持坐姿后,需要锻炼孩子在坐位的活动能力,使孩子在活动时也能保持坐姿而不摔倒。

(1).当孩子坐在地上时,在孩子周围放上一些有趣味的东西,鼓励孩子伸手去拿。开始是前面、然后是侧面、最后是后面,离身体距离由近到远。开始时,帮助者可以帮助孩子用一手支撑,一手拿东西。

(2).孩子坐在地上,鼓励孩子用双手去拿母亲递过来的东西或把手上的东西递出去。开始在正面、与肩水平的位置,然后逐渐至侧面、后面、高过头顶的位置。帮助者可以在孩子背后加以保护,或扶住髋关节。

(3).孩子坐在凳子上,鼓励孩子一手扶住凳子,一手伸出,去拿周围的东西;或鼓励孩子两手拿玩具玩,或一手拿一个玩具。

(4).孩子坐在凳上,鼓励孩子弯腰拾起面前地上的东西,或转身去拿侧面或后面的东西。

(5).孩子坐在地上或凳上,鼓励孩子向侧面活动双腿,以臀部为轴心转动身体;或坐在地上,双手撑地,臀部向后移动。

A.一手支撑,一手拿东西b.双手举起,高过头顶c一手扶持,一手拿东西

3、到达及离开坐位姿势

孩子仅仅能够保持坐姿、在坐位活动还是不够的,只有当孩子能够顺利地由其他体位变成坐位和由坐位变成其他体位,孩子才能够具有良好的转移和活动能力,独立性才会大大提高。

(1).由卧位到坐位

①由侧卧起坐(左侧为例)  从仰卧翻身至左侧卧,先用左肘关节、然后用左手支撑起身体至侧坐位,最后把两腿调整到前面。在这个过程中,肘关节和手臂的支撑非常重要,有些孩子在坐起时可能需要帮助者扶住肘关节,帮助胳膊伸直。由侧坐变成坐位

    ②由俯卧位到坐位从仰卧翻身到俯卧,双手撑地,抬起上身,然后转动骨盆,向一侧侧坐,最后把两腿调整到前面。同样,很多孩子在抬起上身及转动骨盆时,都需要人帮助保持胳膊伸直及支撑。

(2).由坐位回到卧位方法同上,过程相反。

(3).地上与凳子上的转移  孩子从地上坐到凳子上或从凳子上回到地上,需要有比较高的能力,通常要在孩子具有一定的手膝支撑、跪立、扶站等能力后,才能开始训练。这里只描述一些转移的过程,有些能力的训练等到后面有关章节再讨论。

①从地上到凳子上从坐在地上、两手向前撑地,变成手膝支撑位(图2-4-9),然后,双手扶着凳子,慢慢由双膝着地、单膝着地到双脚着地、双腿伸直,此时,转动骨盆,坐到凳子上。能力好的孩子可能会采图2-4-9从地上到凳子上取直接从地上站起,然后坐在凳子上,但大部分脑瘫孩子都需要双手的支撑,很多孩子在由跪变成双脚着地及站起时也需要帮助。

②从凳子上到地上双手扶住凳子一边,侧坐在凳子上,双脚着地,臀部抬起,转身面对凳子,然后慢慢跪到地上。

(4).坐与站的转移

①从坐在地上站起与坐到凳子上的大部分过程相同。如果孩子不扶身边的物体,则可能由手膝支撑位直接变成双手、双脚撑地,然后站起来。

②从坐在凳上站起  双手扶住前面的扶手,双脚收回到凳子前,身体前倾,臀部移到凳子前部,身体向上站起。脑瘫孩子需要提醒保持身体前倾,可能还需要人帮助伸直膝关节。能力较好的孩子,可能不需要扶东西,而是自己双手互握站起(图2—4—10A)。

③从站位坐到地上或凳子上的过程与上述相反。但很多脑瘫孩子由站位坐下时,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速度,突然放松,需要提醒孩子慢慢坐下,也可能需要在髋关节处给予少量支撑(图2—4—10B)。

A.扶着扶手站起  B.慢慢坐下

(四)、抓握和伸手取物训练

伸手练习

1.抬起手臂推重物,如桌子、加重的手推车。

2.抬高手臂的活动,如投球、用手拿挂在高处的物件(图2—4—24)、梳头、刷牙等。

3.手臂屈伸活动,如拉橡皮筋、伸手取物、拿食物入口等。

4.伸手够物训练先把东西放在孩子面前较近的桌面上或递到孩子面前,让孩子向前伸手去触摸或拿;然后把东西放在不同方向,让孩子向不同方向伸手;逐渐把东西放到比较远的地方,还可以放在不同方向,鼓励孩子伸手的同时,前倾或转动身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递给孩子物品的方式,随时鼓励孩子伸手够物(图2-4-25)。

抓握练习

(1)给孩子一根木棒、一个带柄的玩具、一长条状食物等,鼓励孩子打开手掌抓住,必要时帮助孩子打开手掌,或帮助抓住;然后鼓励孩子松开,在患儿抓握时,侧向推拉物体以增强其抓握力量。有些脑瘫儿童手呈握拳状,可通过以手指轻叩击其手的外侧缘而使之松开,叩击顺序是从小指到腕部。

(2)在桌面上放一块比较大的积木或一个绒球,让孩子用手抓住;或让孩子把积木或球放人另外的容器中。

(3)让孩子与小朋友一起做传接玩具的游戏(图2-4-26)。

(4)和孩子玩打开手掌、拍手印的游戏。

(5)让孩子自己拿食物吃、抓衣服等。

3.翻掌训练

(1)让孩子的手臂支撑在桌面上,比较容易把手掌向上。

(2)与孩子玩拍手、翻书、翻卡片等游戏。

(3)鼓励孩子手掌向上接东西

(4)母亲经常握住孩子的手,帮他转动手臂,使手掌向上。

4.手指分离和对指  脑瘫孩子经常几个手指一起活动,同时抓握同时打开,大拇指并拢,难以伸出食指。

(1)鼓励孩子伸出食指指点物品。

(2)让孩子玩小积木、穿珠子,用手指画画、按压图钉等(图2—4—28)。

(3)让孩子学习扣纽扣、系鞋带等技巧。

 

 

 

 


Copyright © 2012-2025 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自贡市残疾人联合会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南湖路916号
联系电话:0813-2105914 ICP备案号:蜀ICP备18014724号-1
技术支持:四川百信智创科技有限公司

自贡残联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