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化“量服康复”实施方案
作者: 时间:2018-04-26 来源 : 浏览1537次
根据省残联《2018年“量服5335”战略深化方案》,为进一步深化“量服康复”,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提升精准调研能力,锻造精准调研作风,提高精准需求精准度
(一)依托家庭医生签约专业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现场入户调研康复需求精准度。
各地残联要把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与量服入户调研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医生所在的机构均在残疾人住所附近、签约医生具备医疗康复专业知识、熟悉残疾人及家庭情况等特点,探索开展签约家庭医生与专干共同入户了解,或专干入户后将收集的资料交签约家庭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对残情进行初步评估后再确定康复需求的录入方式,弥补基层专干专委因康复知识缺乏难以对残疾人个性化康复需求做出精准判断的不足。
(二)强化网上入户调研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康复需求精准度。
继续加大“量服”网上入户调研力度,一是坚持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以此直通残疾人,精准掌握残疾人实际情况,为制定康复政策、设计康复项目、安排康复资金、改进康复服务、实施康复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各级残联可以通过网络来监督了解基层入户调研并录入平台的残疾人康复需求信息准不准、实不实的问题。为提高网上入户调研录入数据的精准度,省、市、县残联康复部门从7月起,各级网上督查数量、范围、核实内容按下表的规定统一执行。其中,抽取不少于以下比例通过电话或到现场进行核实,进一步夯实康复需求的精准度。
序号 | 调研主体 | 基层服务 | 机构服务 | 调研督查核实内容 | |||
数量 | 其中:电话和现场 | 范围 | 数量 | 范围 | |||
1 | 省残联康复处(省级康复机构) | 每月每个市(州)不少于50户 | 不少于5% | 全年覆盖所辖21个市(州)和183个县(市、区)。 | 7-12月每个市(州)不少于100人,不足100人的全部督查; | 覆盖所辖21个市(州)的康复机构 | 1.康复基础信息; 2.精准需求情况; 3.享受康复医保和签约服务情况 4.精准施策情况(“六要素”); 5.康复"机构量服"服务情况。 |
2 | 市(州)残联康复科(处)室 | 每月每个县(市、区)不少于30户(三州不少于20户) | 不少于10% | 全年覆盖所辖县(市、区)和所辖乡镇(街道) | 7-12月每个机构不少于10人,不足10人的全部督查; | 覆盖所辖所有市(州)、县(市、区)所有康复机构 | |
3 | 县(市、区)残联康复股室 | 每月每个乡镇不少于10户(三州不少于5户) | 不少于20% | 全年覆盖所辖乡镇(街道)和全部村(社区) | 7-12月每个机构不少于20人,不足20人的全部督查。 | 本县(市、区)所有的康复机构 |
(三)以深化“开放互动”机制为方向,引导更多残疾人直接反映康复诉求。
各级残联康复部门要充分发挥“开放量服”的“能说”功能,使残疾人足不出户随时可以在自己或家人手机上反映自己的情况和康复需求,并对康复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双向开放互动。将原来残联单向的自上而下入户调研方式,变为“入户调研+双向互动”形式,让双向互动成为掌握残疾人精准康复需求的又一手段,不断提升康复需求精准度。各级康复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充分利用“能说”功能,及时了解和处理各类残疾人反映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将对各地残疾人反映的康复诉求处理情况纳入重点考核内容,每月25日前残疾人在“能说”业务咨询板块反映的问题当月要完成回复或处理(25日后反映的问题纳入下一个月),当月底如发现未及时回复或处理的康复问题,市(州)残联当月康复绩效按每人(次)平台自动扣0.1分,最多扣2分。
各地残联要贯彻落实好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具有读屏等适合不同类别残疾人特殊需求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助器具配发给贫困重度残疾人”、“对使用智能手机登录‘开放量服’的残疾人,各地应予以适当的信息资费补助”的规定,各级残联要筹集安排专项资金采购读屏软件或具有读屏软件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助器具配发给贫困重度残疾人。
今年由残联主导实施的康复项目都将作为“能看”的内容,向残疾人发布。县(市、区)残联康复部门及基层相关人员在确定项目完成后,落实的信息会自动告知残疾人。通过“能看”让残疾人知晓,便于残疾人对照自己获得结果进行对照监督。
对康复“精准需求”绩效考核,市、县两级基本保持2017年模式,由省对市(州)残联督查(包括网上督查和现场督查)的康复需求精准度排名系数×4计分。省级督查结果计入对应市(州)、县(市、区)需求精准度,市(州)残联对县(市、区)残联考核与上面一致。县(市、区)残联负责乡镇(街道)康复督查,每发现一项需求不精准的,在乡镇(街道)绩效中直接扣0.1分。同时,省、市(州)两级督查的结果也一并计入乡镇(街道)的绩效。
二、提升精准施策能力,锻造精准施策作风,提高精准服务精准度
(一)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建设全省“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
各市(州)、县(市、区)残联要高度重视省级开展的“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工作,充分认识项目建设是实现优质康复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康复质量的重要举措。各地残联一是要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参与,省级项目建成后,按要求将市(州)残联建成并且开展康复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与省级“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进行接入,所辖县(市、区)的残联康复机构也要拿出参与规划,争取在2018年、2019年两年内全部接入。各市(州)残联要统筹好市(州)、县(市、区)两级中心功能定位,早规划早安排,根据平台需求确定服务内容,于6月底前按照上述条件把将要接入的市(州)、县(市、区)康复机构基本情况报省残联康复处。二是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安排建设专项资金,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三是完成接入后的康复机构要及时开通互通互联业务,使更多的残疾人就近就便享受省级机构的优质康复资源,全面提升基层康复机构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省八一康复中心、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省残疾人辅具中心等要充分发挥核心示范作用,大力支持“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管理,各机构所属的脑瘫康复、截瘫康复、偏瘫康复、骨科康复、儿童康复、脊柱康复、视力康复、听力语言康复、辅具适配等科室要抓住项目建设契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专业技术的提升、核心科室的打造,建成省级重点专科和指导中心,做好能针对基层开展培训、示范引领、实操带习的各项准备,为建立全省“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8年完成接入省“互联网+三级康复服务体系”的市(州)、县(市、区)康复中心,由省残联康复处认定后,在市(州)或县(市、区)年度康复总绩效中加2分。
(二)精准实施残联主导的康复项目。
今年省残联主导实施的康复项目有8个,其中,脑瘫康复、听力残疾儿童救助,辅具适配是省政府民生项目。各市(州)残联要根据省残联下达的项目任务(民生工程项目要求在3月25日前把今年康复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市、区残联,并报康复处)和省残联下拨的资金和项目方案认真组织实施,8个项目中、省补助经费仍按2017年标准执行:0-6岁残疾儿童救助经费1.5万元/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经费1.2万/例、精神病服药救助经费1000元/例、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经费1.2万/例、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经费500元/例,民生项目的补助标准详见项目实施方案。各地残联要积极争取当地财政的配套资金,并将符合条件的康复项目尽量纳入医保报销、争取民政医疗救助,更多更好地帮扶残疾人。
残联主导实施的康复项目应在量服康复机构中实施。各级残联要严格按照各项目方案认真执行,不断规范救助工作流程,从项目救助对象的筛查、患者自愿申请、救助内容、救助标准、救助审批程序、转介到康复定点机构开展服务情况精准录入平台,建立科学、系统、规范、操作性强的康复救助模式,以确保康复实效。同时各地残联应遵循“量服”理念,根据当地残疾人康复实际需求,自主确定并组织实施上述清单范围外的康复项目。
残联主导实施的康复项目必须按要求的时间、进度,保质保量全面完成。各地民生康复项目必须在6月25日前完成进度要过半、11月25日前任务要全部完成。康复绩效考核中三项民生项目,如出现:?未达到6月25日进度过半、②11月25日前未全部完成的、③月度任务数环比出现负增长等三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平台对该项目自动扣1分;市(州)、县(市、区)残联上报当地党委政府数据与平台不一致的,每个项目当月人工扣1分;督查到有弄虚作假的,省残联将对涉事的市(州)或县(市、区)残联在对应项目上,由人工扣年度总分2分。其他项目任意一个未完成年度任务的,年底康复绩效考核年度总分扣0.5分。
(三)进一步深化“量服”康复创新项目转化,拓展“量服”康复覆盖面。
为了使残疾人有更多的获得感,鼓励各地创新开展“含金量”高的“量服”康复项目。各级残联要根据当地残疾人康复实际需求,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争取建立辅具补贴制度,扩大项目报销等各类康复长效救助政策,加大创新康复政策(项目、资金)的力度,提高康复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拓宽残疾人的受益面。鼓励各地康复创新项目清单如下:
项目名称 | 内容要求 | 分值 |
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 | 将(20+9)医疗康复项目全部纳入医保报销,且新增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以政府及人社等部门文件为准) | 1-3 |
将脑瘫、智力、孤独症儿童实行单病种门诊报销 | 将脑瘫、智力、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实行单病种门诊报销或者医保部门专项补助(以政府、人社等部门文件为准) | 1-3 |
残疾人基本辅具补贴项目 | 将残疾人基本辅具(如基本型假肢、矫形器、轮椅、人工耳蜗、助听器、助视器等)纳入医保报销项目或财政专项补贴项目,建立残疾人基本辅具补贴制度(以政府、财政、人社等部门文件为准) | 1-3 |
把带读屏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具发放 | 安排资金,采购读屏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辅具发放残疾人 | 1 |
残疾儿童免费救助项目 | 建立0--12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扩面提标(救助任务或者补助标准超过50%以上)以及免费康复救助制度(以政府、财政、人社、卫生等部门文件为准) | 1-3 |
各地在清单范围内取得政策突破后,应根据创新政策和项目所带来的新增资金投入和残疾人实际获得,认真组织实施并录入量服平台,经省残联核实、审定后,每个创新项目年终一次性加1-3分。同时鼓励各地结合残疾人自身需求,争取更多清单外的创新康复项目。
各地残联应更多主动承担全国、省级康复创新试点、示范工作,凡有正式文件确定承担全国、全省试点、示范任务(如全国、省精准康复,全国残疾预防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盲人定向行走示范等项目)的残联,年终康复绩效考核将对承担的市(州)或县(市、区)每项人工加0.5-3分。
(四)精准落实其他部门实施的残疾人康复普惠政策。
各地残联要与当地卫生计生、人社、民政等部门加强沟通与协调,确保残疾人应有尽有享受到城乡医疗保险、医保补贴、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等普惠政策。要针对每个项目残疾人的实际获得结果,通过康复精准分析(批量督查),认真分析总结出成效和不足,对支持配合做得好的单位,应以本级残工委或残联的名义去函表示感谢;对需要改进加强的,去函恳请帮助解决。其他部门实施的残疾人康复普惠政策,凡未形成结论性意见并函告对应部门的,每缺一项年终一次性人工扣0.2分。市(州)残联按此方式对县(市、区)考核。
其他部门实施的残疾人康复普惠政策
部门名称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人社部门 | 城乡医保 | 残疾人参加城乡医保 |
人社部门 | 医保补贴 | 对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实施补助 |
卫生计生部门 | 家庭医生签约 | 残疾人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
(五)充分发挥康复“机构量服”专业化作用,抓好“实施”关键,实现精准疗效。
康复机构是康复项目实施的载体,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决定项目实施成效,抓好康复机构的筛选、管理、监督是做好项目实施的关键。为确保“量服”康复机构服务质量,一是应严格把好康复机构的“入口关”。各级残联要按照机构量服的相关要求,对要进入“量服”平台承接康复项目的机构,重点在机构的资质、服务场所、专业人员配备、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认真审核,符合条件的机构才能纳入“量服”康复机构。二是对符合条件并愿意承接康复项目的机构,应严格按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通过招投标、比选、磋商等方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择。三是在机构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加大对机构康复服务时间、康复治疗(训练)标准、资金使用、档案的填写、康复有效率、残疾人和家庭的满意度、机构量服平台中的数据录入、康复过程中资料收集等要素进行监督管理。四是要注重指导承接项目的康复机构在完成救助后,严格按“六要素”要求,其将已提供的康复服务内容精准录入平台中。
康复机构服务的绩效考核是各市(州)、县(市、区)每万人残疾人在康复机构的服务项次×机构服务精准度进行排名,再由排名系数×2进行计分。
类别 | 康复开放量服自助服务建议项目 |
辅具类 | 轮椅、拐杖、助视器、助行器、助听器、读屏软件手机等辅具适配及发放的申请和审批。 |
康复救助类 | 脑瘫康复训练、脑瘫辅具适配、人工耳蜗植入、肢残矫治手术、智残儿童康复训练、精残服药、0-6岁残疾儿童救助康复训练、盲人定向行走训练申请和审批。 |
(六)全面实现康复“开放量服”服务。
各级残联要加大推进康复“开放量服”“能办”的功能,规范残疾人康复“能办”项目的目录,探索确立网上申请、网上审批的流程。一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康复开放量服自助服务建议清单(见下表)。二是规范康复项目的审核、审批流程。其流程应遵循:在开放量服平台上公布自助服务清单目录→残疾人自愿申请→村(社区)初步审核→县残联汇总→由当地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审查小组,对申请项目进行专业评估,审定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和救助的内容→县(市、区)残联根据评估结果进入转介(或采购)程序→根据评估、采购(转介)的结果,由量服康复机构提供针对性服务→将服务结果准确录入量服平台。三是各地应根据开放项目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个人项目申报资格、纳入救助的条件、提供服务的内容(包括辅具档次、辅具申领的时限、康复训练的时间、手术的类别等)、资金补贴数量(比例)、连续享受时限等内容进行统一规定,避免重复享受,引发社会不稳定。四是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残联根据残疾人需求,积极筹集项目资金,在不降低原有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基础上,开通其他康复项目自助办理服务。
对康复自助办理服务年底进行一次性绩效考核,按康复版块残疾人自助办理参与覆盖率×康复版块残疾人满意度进行排名,再由排名系数×2计分。如查实有违背残疾人本人意愿申办康复自助业务的,按每项(次)人工扣对应市(州)、县(市、区)残联0.1分。
(七)实施好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各地残联要会同当地卫生计生部门,严格按照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残疾人康复服务包,逐项落实好签约服务内容,充分发挥家庭医生懂专业、就近就便的优点,为残疾人提供就近、专业、简便的残疾预防、治疗、康复和转介服务,在残疾人和医疗康复机构之间架起一座“直通桥”。2018年督查及精准分析重点看残疾人签约率和接受签约服务项目与康复服务内容。
康复“精准施策”的绩效考核,由上级残联督查(包括网上督查和现场督查)的康复落实“一人一策”服务精准度排名系数×12计分,省级督查结果计入对应市(州)、县(市、区)落实精准度,县残联负责乡镇(街道)康复督查,每发现一项施策不精准的,在乡镇(街道)绩效中直接扣0.2分。同时,省、市两级督查的结果也一并计入乡镇(街道)的康复绩效。
三、提升精准监督能力,锻造精准监督作风,提高精准监督精准度
全省残联康复系统认真执行省残联《关于2018年度深化“量服”精准监督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残疾人直接监督的力度,全省所有接受康复服务的残疾人都要对残疾人工作者是否入户了解其基本情况、开展“一人一策”康复服务情况等进行直接评价监督,各级康复部门对康复监督评价满意度低的地方要重点督查、指导纠正问题。
各地残联康复部门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或残疾人及家属,对康复项目的实施进行全程监督。各级残联的康复工作者,应按要求的任务数现场入户核实,核实结果计入康复监督绩效。现场入户核实内容见下表。
部门 | 核实的具体内容 | 备注 | |
各级康复部门 | 脑瘫康复救助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
听力残疾儿童救助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
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
精神病服药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
辅具发放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
智残儿童康复训练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
家庭医生签约康复服务情况是否与平台一致 | 是□ 否□ |
今年“量服”平台新增批量督查手段,康复方面重点督查入库残疾人的“城乡医保”和入库持证残疾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度残疾人的医保补贴等普惠指标。对批量督查的结果,要结合月度精准分析认真比对,如发现应享受而未享受普惠政策的,找出未纳入的原因,找到共性问题,正式函告相关部门,督办落实,切实维护残疾人享受康复普惠政策的合法权益。省、市残联要对批量督查出来的问题办理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对批量督查出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由市(州)限期整改,未在整改期限内达到整改要求的,每个项目扣对应市(州)1分,市(州)按此方式对县(市、区)考核。
各级残联每月未完成康复督查任务、康复督查未全部覆盖所辖县(市、区)、县(市、区)督查未覆盖所辖乡镇(街道)、康复督查结果落实精准度全部为100%的,出现上述任一情况扣0.5分,同时对应地区的落实精准度为0。
市(州)残联未完成对当地量服康复机构督查任务数、机构督查未全部覆盖所辖县(市、区)的所有机构的,出现上述任一情况扣0.5分。同时对应地区机构落实精准度为0。
四、提升精准管理能力,锻造精准管理作风,提高精准管理精准度
(一)深化康复项目资金的精准管理。
全省残联康复系统认真执行省残联《2018年深化“量服”精准资金管理实施方案》。要进一步管好、用好残疾人康复专项资金。一是建立以“量服”平台数据为依据的康复精准预算机制、康复资金(任务)精准分配机制、康复资金精准监督机制,让每一笔康复资金预算精准、去向精准,实现全部资金的运行轨迹在“量服平台”中实时跟踪。二是按“谁实施、谁录入”的原则,由康复机构、基层专干(或县级残联康复部门)在实施康复项目救助后,按残联实际审批的救助资金数录入到“量服”平台的“落实表”资金框中和“详细服务”栏中。省、市(州)、县(市、区)残联康复部门每个月要加强检查督促资金录入汇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资金录入准确。三是“量服”平台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个渠道汇总资金数,各地投入到残疾人康复的每一笔资金都应“晒”在平台上,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能实时掌握其具体金额、投向和产生的效益。特别强调,除3个康复民生项目经费单独下达外,今年中、省康复项目经费以“残疾人事业补助经费”统一下拨,各地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足额安排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以确保各个康复项目的顺利开展。四是各级残联要加强监管和使用,禁止贪污挪用,把有限的康复资金用在残疾人身上。
今年新增考核康复人均投入资金和服务残疾人覆盖率。康复人均投入资金=各级残联直接投入的康复项目资金数÷当地入库残疾人人数。康复人均投入资金绩效由各地康复板块所有项目的人均投入资金进行排名,再由排名系数×2计分。康复服务覆盖率=残联直接实施康复项目服务项次÷当地入库残疾人人数,再由排名系数×2计分。以此引导各地加大康复资金投入,实现扩面提标,惠及更多残疾人。
(二)深化康复分析、转化的精准管理。
各级康复部门要坚持周分析、月上报的管理制度,对平台中的康复需求、落实、机构服务、自助服务、落实资金、详细服务方案、残疾人的满意情况等信息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层层分析,不断发现康复工作中的短板,针对共性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推动问题得到解决,实现需求向项目、项目向制度的转化。在康复创新项目清单外转化的康复项目,经省残联核实认定,确认,年终一次性加0.5-2分;创新项目转化为制度的,每个年终一次性加0.5分;转化为督办事项的,年终一次性每个加0.1分。认定标准详见《2018精准分析转化实施方案》。
市(州)残联每月康复精准分析要做到:①能按省残联要求认真组织分析;②体现省残联每月精准分析重点内容;③结合实际分析查找、总结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成效(以平台康复数据为准)。省残联康复处根据上述要求,给予2分、1.8分、1.5分人工计分录入。市(州)残联康复业务部门对县(市、区)残联精准分析按照上面要求开展。对在每月25日之前未上传“量服”康复精准分析会资料或上传的资料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视为未进行“量服”精准分析,将按每缺一次人工倒扣0.5分进行绩效计分。
(三)深化康复绩效的精准管理,不断发挥引领作用。
全省残联康复系统要认真执行省残联《2018年深化“量服”精准绩效管理实施方案》。按照精准“量服康复”的要求,持续深化康复绩效精准管理,2018年康复绩效管理详见附件2。
各级残联进一步加强量服康复业务培训,根据实际需求,分门别类的培训专干专委,使其更好、更快的了解、掌握残疾人康复知识、相关康复政策、康复项目和量服平台录入要求等内容,使康复精准率不断提升,更好地为各类残疾人做好服务。